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到颗粒饲料的品质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水分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颗粒饲料容易发霉变质,不利于保存,还会使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减少,降低了饲料的能量;水分含量太低,会影响饲料口味并造成过大的重量损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制粒,能提高颗粒饲料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如何控制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成为饲料加工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颗粒饲料加工所用原料来源及品种的多样性,带来了饲料加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水分分布的差异和含水量的多变性。研究表明,混合后半成品粉料的水分变化一般在9%~14%之间;调质前粉料的水分含量在12.5%左右;调质后入模物料的水分含量在15.0%~16.5%之间比较合理,生产的颗粒饲料加工质量较好,光洁度均匀,粉化率低,同时能耗也较低,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也易达到标准要求(一般加工后颗粒饲料的水分应不高于12.5%)。 1水分控制技术 原料本身的水分含量及调质过程中水分添加量和冷却效果是影响颗粒饲料产品最终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在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控制这些因素,才能保证产品的最终水分含量达到预期目标。 1.1原料的水分控制 颗粒饲料是由多种原料配合制成,成品饲料的水分与原料密切相关,当原料水分超标引起成品饲料水分超标时,现行的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无法解决,只有从控制原料的水分抓起,才能有效控制成品颗粒饲料的水分。首先必须有完善的原料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料采购和进库关,常规原料的进仓水分含量不应超过正常指标,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采购和进库,水分超标的原料,一般情况下不得加工成品饲料。第二,易吸水的原料应尽量不要压仓,不能靠墙堆码,应根据原料品种制定适宜的存贮时间,超过存贮时间应重新测量其水分含量。第三,注意仓库管理,仓库应定时通风,一般要设有控温、控湿装置,原料出库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出库原料的水分含量与其它质量指标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应根据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原料用量限量进料,尽量缩短原料库存期。 1.2调质过程中的水分控制 调质是制粒前对粉状料进行水热处理,通过调质可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提高颗粒硬度,降低颗粒粉化率,杀灭致病菌,节省制粒能耗,提高模、辊寿命。调质时蒸汽(水分)的添加量会对调质效果和成品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加入蒸汽过多,会使物料变得过软,易堵塞模孔,影响生产,成品颗粒水分含量偏高;若蒸汽添加不足,颗粒机产量低,压模、压辊磨损大,熟化度低,产品表面粗糙,粉化率高,电耗大。 调质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是判断调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调节进汽量和蒸汽的质量来控制蒸汽的添加量。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粉料的含水率进行相应调整,使入模物料能达到理想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于正常含水率的粉料,调质需要的是干蒸汽,含水的蒸汽会对调质、制粒等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按生产率的4%~6%来添加蒸汽量比较合理。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粉料,就要想办法增加物料的水分含量,可通过降低蒸汽压力、关闭所有或部分疏水阀、添加不饱和蒸汽、增加调质时间等方法来增加调质后物料的水分含量,以提高颗粒的水分。对于水分含量较高的粉料,应采用高压超饱和蒸汽,使调质后粉料温度达到要求而含水量不至于过高。 1.3冷却过程中的水分控制 冷却是为了降低颗粒饲料的温度,使其不超过室温3~5℃,带走颗粒中的水分,使颗粒饲料产品水分含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冷却后颗粒饲料的温度和水分必须都达到要求才能进行包装,否则成品在贮存过程中易发霉变质。应根据刚脱模出来的颗粒饲料的产量、温度、水分、颗粒大小及其成分及时调整冷却风量和冷却时间,对于较干、较小的颗粒饲料所用的冷却风量应小些、冷却时间应短些;相反,较湿、较大的颗粒饲料则应加大风量、延长冷却时间。要保证所有颗粒获得相同的冷却时间,应严格按照冷却器的使用要求来操作,保证其均匀地自动出料。在制粒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中,冷却器应多工作几分钟,尤其制粒机停机后,冷却器应再工作10min左右,保证颗粒全部出机。
|